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前面我们讲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六部分,主要强调了做人的原则,应有的修养和道德品格,能用这些古训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并能践行,我们的人生会少些失败和遗憾。
那么,在践行这些古训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呢?当然是要继续学习,充实我们的知识层面。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知识能够塑造一个人的性格,而学习恰恰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可见学习尤为重要。
战国时有位名为苏秦的好学者,昼夜勤读,困倦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清醒后继续学习。晋代名士孙敬,昼夜苦读,唯恐困倦,就用绳系发悬在房梁上,瞌睡时把自己拽醒,继续学习。这两位最后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由此可见,努力学习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一个人偶尔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成绩的好坏更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聪明,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小时候除了语文外,其他学科成绩并不好,有一次,数学考试她只考了20分,可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努力拼搏,最终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始人之一的萧楚女烈士说:“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华罗庚说:“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前苏联著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也说:“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弟子规》对学习,有特别的要求,在“余力学文”这一段里,先人们的训诫是这样的: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余力学文】
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前面所讲的无非都是我们的一些行仪,我们的言行,我们的态度,还有我们居家生活当中所应该注意的事项。从“余力学文”告诉我们,人要不断地提升,提升自己的内涵,就要好好地用功读书。当我们有空暇的时候,应该把空暇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所以从三十二条到三十三条,都告诉我们读书应该用什么态度来读;一直到最后一条,都是告诉我们在求学方面,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才会学得好。请看第三十二条: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这一条告诉我们,我们学习任何一项学问,都要有恒心、要有耐心、要有毅力。“力行”就是要有恒心,一定要努力去做,努力去学习,你才能学得好。所以,它就讲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你没有好好地学习,你所学的就没有办法有成就,你所学到的只是很肤浅很表面而已。这样对我们的学问,不但没有办法累积,同时你没有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后你再学其他的东西,也一样学不好。所以,此地告诉我们,修学态度要懂得恒心,还有毅力。
为什么说“不力行”,他会变成浮华之人?我们都晓得,现代的人,凡是学习任何事物,学问也好,他都希望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能用很短的时间,就把它学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学问它要累积,学才艺也是如此,我们看人家有一手好的功夫,只有羡慕,不晓得好功夫它的后头需要堆积多少的努力,才有这样的成果。所以古人有一句谚语,他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也是告诉我们,我们看到别人这么好的成就,也是下尽了很多的工夫,才有办法学到。此地就是教我们学习当中,不要好高骛远。因为我们学任何才艺也好,做学问也好,你不能深入去探究,你就没有办法学到它的精华,学到它的义趣、宗旨所在。所以学得很多,到最后都只有很肤浅而已。
“成何人”,你会变成怎样的人?还是一样,没有学到。所以古人有提到,如果你读了《论语》之后,读完之后,你的言行举止、你的态度完全没有受到潜移默化,就等于你白读这一本书。所以此地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认真;没有认真,你学得很多,还是一样很轻浮很浮躁的。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里又讲到“力行”,你很用功、很努力。我们都晓得,学问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理解力会愈来愈丰富。如果你裹足不前,自以为我读这样就够了,已经自己很满意了,这里就提到“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你就会随着自己的欲望,随着你自己的想法、看法,认为自己就是对的。所以有很多事情的义理所在,你就没有办法再进一步地深入,还有提升。对于自己来讲,也是很大的遗憾。
为什么?人的学问,应该随着你阅历的丰富,随着人生的历练,相对的要提升才对。做学问如此,做人也要如此,外在与内在都要同时的进步才可以。这里也勉励我们,有空闲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展开圣贤的典籍,从圣贤的典籍当中,我们反观自照,我们的内心与圣贤有何差距。如果觉得自己差太多了,我们可以见贤思齐,随着圣贤的教诲,我们依教奉行。在我们的人生旅途当中,我们会觉得生活愈来愈美满,愈来愈幸福。
所以此地最主要还是在提醒、勉励所有的人,读书要有恒心;没有恒心,我们没有办法读好。即使我们做学问,自己觉得已经读得不错,更不应该自满;自满的人很容易自傲,自以为是。所以这里“任己见”,就是自傲之后,你会任凭自己的意思来做一切的事情。这样很可能有一些事理,你都会被蒙蔽,会障碍你自己个人的思想意见,这样就失去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的真义了。
阳宅风水的好坏,关系到人财的兴旺、家庭成员运势的好坏、家庭的衰败,而阳宅的风水是能够改变的,能够触动运势的变化,让屋主逢凶化吉,锦上添花。但很多人就是不相信风水,真到灾祸连连山穷水尽的时候才想着做出改变,只能说可悲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