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座系列之《弟子规》——“泛爱众”(五)
学会感恩是与人和睦相处的基本点
上期我们讲了继承和弘扬这“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这一期我们要讲的是怎样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恩。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西塞罗就说: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弟子规》说的更详细,更具体。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这段话的意思是: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这一条也跟我们切身生活,有相当大的关联性。从最接近的日常三餐,吃饭的时候,我也曾经这样问学生:碰到你喜欢吃的菜,会不会一直往自己的碗里装?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都会说:会。为什么?他想到的只有自己,他觉得今天的菜很好吃。爷爷奶奶也说:好,那你尽量吃。
小朋友从小没有人教,他就知道:我只要喜欢,我就可以多拿,我就可以多吃。殊不知,这样让他养成了很不好的习惯,他不懂得我们在取拿之间,要观察周遭是不是别人没有用到,别人没有吃到?因为小朋友现在每一家每一户都生得很少,在家里就是一块瑰宝一样,像宝物一样,所以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从小他要吃的,他要用的,全部都满足他的欲望。
所以在这一条,我们看到周遭现在的人,对于取舍方面,往往不懂得人与人之间要讲义。“贵分晓”,就是说你在取用当中,你在拿还有施予的时候,你必须要明白个中的道理。什么道理?取用当中要讲到这个“义”字。为什么要讲义?如果你今天很自私,只有自利,你就不懂得还有别人。我们要晓得,如果你都自私自利,别人也是自私自利,这个社会会变成怎样的社会?一定是你争我夺的社会。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社会,我们也晓得这一条很多人不晓得。不晓得从小就要告诫子女,要养成多给予少取用,少为自己而取用。
所以这里讲到“与宜多,取宜少”。“与”就是给予,给予别人要多一点,自己占有少一点,自己不要有占有的心。所以我们看到第二十九条,我们就想到人要有布施的心,当你面对很多种的物品或者钱财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第一个就能分辨我可不可以拿?我拿了以后会有哪些后果?首先我们要建立这样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晓得在社会上,从事一些比较特殊行业的这些人,往往会有很多人巴结,会有很多人送礼,甚至于走后门。
当你看到有很多钱财横亘在你面前的时候,这就是考验我们廉洁之心,我们的操守。
所以,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跟小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义跟利而已。讲义的人,他会觉得我取用当中,我是不是得宜?是不是对的?如果不对的话,当然不能取。所以,这里从小我们如何来教育子女?有一个朋友他很善于教育自己的子女,从小他对子女的教导,譬如说吃饼干,吃水果。他就讲四个孩子当中,一包里头一个人只能吃两片,不能多。所以小孩从很小,他拿着饼干不是自己拿着一包。跟我们现在看起来,有很多小孩父母给他就是一包,他独享,分给别人不愿意,因为从小就没有这种给予得多,自己取用得少,没有这样的观念。这个朋友,他从小孩很小,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教他。水果如要削皮的,就教他怎么削,削了之后他可以多吃一片。为什么可以多吃?因为他多付出了劳力。所以他说他们家的小孩,从小就养成吃东西一定是均等。对待别人也是一样,不敢多取。如果有剩下,一定是再把它封起来。做父母的也没有比较疼爱哪一个,谁要求多吃一片就给他。
当然这些孩子有这么良好的父母教诲,长大也都很有成就。所以有很多生活的小细节,生活的这种规范,从小父母就要让他建立起正确的观念。我们也晓得,施予愈多,你所得到也愈多。所以古人有句话说:舍得愈多,所得的也愈多,你得福更多。所以,舍得、舍得,舍了就得。为什么?当你在施舍当中,你就跟人家建立结交了很多善缘。如果将来你有困难,这些朋友肯定也会帮助你,也会回馈于你。所以此地也讲道,当我们心胸能开阔的时候,我们给予的更多,我们所获得的相对也会更多。我们再看下一段: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这一段也是跟我们日常生活很有关系。尤其大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我们也会特别感受到,明明很不想这件事情落到自己的身上,偏偏别人就会丢给你。我想很多大人都普遍有这样的感受。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将加人”,当你不管是言语或者事情要加诸于别人,譬如说你将要批评别人,要说别人不是的时候,你想一想。想什么?想一想对方,他是不是愿意接受你这样的批评?你这样讲他,他会不会难过?如果你自己是他,你肯定会难过。想到这里,就应该赶快停止。
“己不欲”,当你自己也不愿意别人这样来对你的时候,就要及时地停止。不管事情也好,言语也好,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将加人,先问己”,平常我们都忽略了。为什么忽略了?因为我们经常没有这种反思的举动,往往看到就讲,往往看到了以后就加诸于别人,让别人痛苦,我们没有感觉。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往往人都会忽略,我讲完就算了,从来不去考虑它的后果是怎样的。所以这里也特别提醒到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每一个人都不希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言语加诸在自己的身上,以同理之心,我们就要想到别人的感受,也不应该这样加诸于别人。再看下一段: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这里就讲到我们要懂得感恩。能感恩的人,他内心经常会觉得很满足,觉得世间的人对他都很好,他生活的环境也会一片祥和。为什么?他感激所有的人对他好,他也感激世间种种的环境都是非常美好的。这里也告诉我们,人要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头,不要总是愤愤不平、经常抱怨,不能活在这样痛苦的世界里头。
所以,这里提到“恩欲报”。简单地讲,就是谁对我们有恩,我们一定要有感恩图报之心,一定要报答他,不可以忘恩负义。我们想一想,现代的社会,几乎是忘恩负义的社会,几乎可以说是这样的。当然好人还是很多,可是比例的确是太少了。我们想一想,这一生当中,我们拥有这样的身体,谁给予我们的?父母。如果没有父母从小这样辛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就没有今天。再想一想,我们能有这么良好的生活条件,每天快快乐乐到学校去读书,谁给予我们的?就是师长。你能明理,谁教导我们的?也是老师。这些学校谁盖的?就是国家。我们再想一想,今天有得吃,有得穿;吃得好,穿得也好,又是谁的功劳?就是很多人集体起来一起努力所得到的。
所以在佛法里头讲人有四种恩德,我们必须报答,而且这个恩德对我们非常非常的大。第一个,就是父母之恩;第二个是师长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第三个是国家之恩,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另外一个就是众生恩,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他们努力才有的结果。
所以我们想到这里,从最切身的想到了父母,我们一定要有感恩之心,感恩就要懂得来报答,怎么报答?你要尽心尽力奉养你的父母。你能尽自己的能力,把你的才华把你的才艺贡献给国家社会,也是报国家之恩,报众生之恩,报老师之恩。为什么?老师辛苦地传授给我们智慧,传授给我们知识,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报答老师的恩惠。怎样报答?一定也要再传授下去,一代传承一代。
“怨欲忘”,这里就讲到当你有不平衡,当你受到委屈,当你心中有仇怨,这个时候应该要赶快把它忘记。我们想一想,当我们看到蓝蓝的天空,没有丝毫的云彩,我们会觉得非常的空旷,内心也会觉得非常的开朗开阔。如果你心里有不平衡、有怨恨,你终日在那里痛苦,痛苦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何不把这种怨恨快快的去除掉?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心中有不平、有怨恨,我们应该要早早地把它除掉。这些怨恨就好像浓厚的乌云一样,我们看到天空没有蓝蓝色彩,天空乌云满布,也是会觉得不舒服。
所以,人活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要懂得调适自己,自己有怨恨的时候,不要把怨恨愈积愈多,就好像存在银行一样,一直生利息,怨恨在心里头愈结愈大,这是很不好的,对自己的身心都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圣人告诉我们,心里有不平衡、有怨恨,应该早早地把它忘记。我们也不忘每天要清除内心里头的障碍,内心里头的不平衡,就好像倒垃圾一样,每天要把这些脏的东西统统丢光,我们的身心才会安适,才会舒服。
“报怨短,报恩长”。所以这里就提到,我们仰慕父母,孝顺父母,那是一辈子的事情,是源远流长的。不能说我现在想到孝,我才来孝;我没有想到,我就不知道懂得报恩。所以“报怨短”,要记得有不舒服的时候,要赶紧把它去除掉;有恩于我们的,我们终生不要忘记,这样才对。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有这么快乐的环境,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
末学曾经看过有一个先天就双目没有眼珠的人,当时我在用餐,点餐的时候,也看到他要吃一碗面,我当时看他在吃面的景况,我那天中午就吃不下饭。为什么?我感到我自己真的是一个非常幸福快乐的人。我看到他吃这一碗面,虽然有稍微凉一点,但是他两只手这样摸,沿着这个桌子慢慢地、慢慢地摸,然后筷子拿起来慢慢地端起来,摸很久他才吃一口。我看到这种情形,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为什么?我感到人间有这么悲惨的人,有这么可怜的人。我们想一想,今天我们这么幸福,这么快乐,我们更应该感恩图报。对我们好的人,我们不可以忘记,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不能有抱怨,不能有怀恨。你看这样的人,他都有勇气,他都活得这么好。我们常人,我们一般正常之人,更应该不要愧对父母,不要愧对国家,不要愧对师长,应该要好好努力才是。
从“游戏王”到学校“三巨头”的逆袭!李计忠老师调理孩子学习成绩的案例精选
2023年7月10日;农历五月廿三;岁次:癸卯兔年 己未月 己巳日。本日宜忌:宜:嫁娶 开市 立券 祭祀 祈福 动土 移徙 入宅。忌:造庙 安葬。
凡是女同志摇得阳刚的六冲卦,说明此女风风火火,性生活要求特强,好在外边找年轻的情人,养小白脸,结果呢高兴一时痛苦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