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座系列之《弟子规》——“泛爱众”(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7-25 浏览量:2511

    国学讲座系列之《弟子规》——泛爱众”(三)

     

    只要自尊自爱,就能行得正

     

     

     

    上期我们讲了,有节操的人即使在不被人知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尚品德,才值得人们爱戴。这一期我们接着讲如何做到自爱。

    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蒙田说:“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

    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在《箴言集》写到:“懂得自爱,才能得到他人的友谊”。

    《弟子规》又是怎样教导我们自爱的呢?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这里就讲到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别人的推崇与尊重?就是那一个人品德涵养都很好,他足以服众人,大家看到他的言行,他的举止,就会从内心不由自主地敬仰他、尊敬他。为什么?因为他有德行,他有修行,他有涵养。所以这一条也告诉我们“行高者”,就是内涵、品行,你的品德。品德修养到达一个程度,一个修养很高的人,他的名声、他的威望自然相对的提升。这种从内心发出来的敬仰仰慕之心,不假外力,不是说他用权势来希望大家能服从他,敬仰他。

    “人所重,非貌高”。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会值得尊重,不是他长得好看,也不是他有权势,他有财位(有财产有地位),不是的。因为那种是假的,真正从内心仰慕是不容易的。就好比颜回赞叹孔老夫子,他就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你看老师他非常的高昂,为什么?他的内涵、他的品德、他的修养都是那么高,那么雄伟。为什么雄伟?因为他的德行、他的威严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景仰他。所以此地也提到了,一个人要受到别人的尊重,一定要从内心做起,你才有办法以德服众。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这里就讲到一个人有才德、有才学,有真正的学问,这些才德随着你学问的提升增高,你的声望也会随着你的内涵而提升。为什么?世间人都很希望拥有良好的老师,你有这样的才学,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大家除了羡慕你的才学之外,同时也很敬佩你有这么深厚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知识,知识的话,我们一看就明了。学问是有真实的实学,这些实学散发出来,你的言行、你的举止都会很令人敬仰的。所以这里讲人之所以能服众,不是他讲话大声,也不是用权势能压迫的,而是自自然然你有那样的真才实学,有那样的道德涵养,你才有办法令所有的众人推崇于你,敬仰于你。

    所以此地就告诉我们,人要好学。尤其领导人物或者老师,我们都要知道自己一定要不断地提升,才有办法在团体里头、团体当中领导众人。自己千万不能有偏颇,行为方面更要谨慎;不能谨慎,不能廉洁,那你就没有办法领众,更不可能有办法服众。不能服众,我们就晓得,这个团体随时都有瓦解的可能。所以这里告诉我们,我们的品德要光明正大,才能赢得众人的服从。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这里也提到人不能吝财。财有两种含义,一个是自己的才能,一个是钱财。当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吝于自己的才华布施。如果你有智慧,你有能力,应该帮助一些没有能力的人,希望他们也能在这一生愈来愈好,能帮助别人解危,能帮助别人解决社会上的困扰也好,财物上的施舍也很好。总而言之,这里告诉我们,你有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能力,只要是好的,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财富,适时地帮助别人,这是中国传统的美德。

    今天社会上已经很少有善人、很少有人愿意很主动地帮助别人,我们读到《弟子规》之后,衡量自己,如果你真的是有才学、有才德之人,应该要站出来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事情,这样才能挽救社会颓败之风。

    “人所能,勿轻訾”,什么意思?这个“訾”就是轻视、鄙视。有些人他往往看到别人好的一面,他不愿意赞叹,也不愿意有成人之美,他反而会落落的批评,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行。有道是“文人相轻,同行相忌”。

    很多人都因为面子问题,看到别人好的一面,往往没有办法赞叹;不但不能赞叹,反而还要多加以批评两句,这个也是人的通病。我们有这样的毛病,我们检查看看,这是经常很容易犯的过失。我们读到这一条也要很谨慎地想一想,如果有的话,及时地改正,我们会更好,这个人生会过得更好。

    因为妄加的批评,旁人看了,他会认为你是一个贡高我慢之人。我们也晓得,“谦受益,满招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自傲自满,自傲自满的人就没有办法与众相处。不能与众相处,这个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都没有朋友。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中的互动,我们一定要有成人之美的这种心胸,看到别人有能力,应该赞叹,能再加以帮助,那是最好不过了。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这个“勿”就是不可以,“谄富”就是去巴结富有之人,或者有权势之人。“勿骄贫”,也不要骄傲,贫贱也不要难过。这里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一点,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于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有道是素富贵,素贫穷,素富贵安于富贵,素贫穷也安于贫穷当中。

    我们讲世事无常,人环境的好坏,可以说风水轮流转。今天你看到甲非常的得意,焉不知十年之后,甲可能落魄难堪都说不定。所以人要珍惜现今所有的环境,当你有地位、有权势的时候,千万不要仗势欺人;我们贫穷的时候也要有志气,一定要发愤图强,不要有那种自卑的感觉,一定要努力向上。你能努力,自然能改造自己的生活,自然能改造自己的命运。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珍惜;你不懂得珍惜,你会轻视别人,同时别人也会瞧不起你。你今天富贵,哪一天你落寞了,别人一样的也会瞧不起你。所以人与人之间,我们想一想,我们应该要珍惜。富贵的时候,不忘要多施舍;贫贱的时候,不忘自己要好自为之,要努力自强不息,自然能改造环境。

    “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人追求美好的,都是一般人的习性,看到好的就想要,我也希望能拥有。如果有这样的心态,我们的欲望就永无止境。所以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不能爱护一切的物品,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很不好的。为什么?因为无止境的欲望会带给你很大的痛苦,当你入不敷出的时候,怎么办?已经养成这么奢靡的习惯,要回头都相当的难。

    所以从小我们也要告诫子弟,要爱惜一切的物品。尤其年轻人,最喜欢追求时尚,流行什么一定要赶上这样的潮流,这个也是相当不好的毛病。子弟有这样的情形,做父母的一定要告诫之。当然最主要的,父母本身就不能有喜新厌旧这种心态,这个非常要不得。

    除了物品之外,人与人相处也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厌旧。我们晓得现在的家庭,有很多家庭为什么会破碎,都是源于家庭父母当中,有一方有外遇,所以把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样给搞破碎了。抛弃子女,抛弃妻子,弃妻弃子都不应该,弃夫弃子也同样的不应该。为什么?家庭的建立很难得,家庭的幸福更是难得,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幸福美好的家庭,就是由于自己一时的喜新厌旧,一时的贪欲,然后造成破碎,这个非常的要不得,也是造作极大的罪恶。

    为什么?当一个人被抛弃,不是他一个人而已,还有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他的子女,伤了多少人的心,可以说是非常的伤心。想一想子女在这么小,他就失去了亲情,可能没有父亲,可能没有母亲,这也是天下最悲哀的一件事情。在失去家庭的温暖之后,长大如果在外面为非作歹,父母的过失就更大了。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有很多青少年在外游荡,有很多青少年在外不知要迷途归返,不晓得应该赶快回头。我们探究他背后,都是有一个身世凄凉的家庭背景,原来都是得不到亲情的照护,从小疏于管教。在家庭失去温暖之下,子女肯定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家庭是一切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为人父母的要珍惜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庭,我们不要轻易地让这个幸福的家庭破碎。

    夫妻当中含有极重的情义,什么情义想想看,婚前两情相悦,才有可能结合成为一个家庭,结为夫妇。婚后彼此互相努力,建立这个家庭,买了房,安置好一个幸福的窝,彼此都有恩德,这个叫恩义,夫妻之中这个恩义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一个,夫妻里头还有信义,婚前彼此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想想过去的这些誓言,如今摇身一变统统忘记了,夫妻之间的三义都不见了,情义、恩义、信义都不讲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有这么多的家庭破碎,我们看了实在是非常的难过,尤其无辜的下一代更是可怜。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影响重大。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倾向,自己要反省一下,想一想它的危害、它的影响有多深。

    所以,当我们读到“勿厌故,勿喜新”的时候,自己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质上面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在与人相处,在感情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喜新厌旧的这种心态?这是非常要不得的,一定要及时回头,悬崖勒马,一切还是来得及挽救的。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这里讲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往往我们会忽略很大的一点,哪一点?经常只有顾到自己,不能替对方着想。譬如说我们要找人讲话,要找人帮忙,我们如果没有注意对方是不是有空,然后就请人帮忙,就跟别人讲话,往往对方碍于这个情面,不好意思跟你讲。所以,在此末学也深深感受到,从以前服务于公职,或者后来从事教职,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扰。对方不知道你很忙,虽然看到你手上很多工作,但是他就喋喋不休,他就要找你讲话,明明我们在思考,但是没有办法。碰到这样的人,怎么办?心里只有默默地希望他能看到我这么忙,赶快离开。有时候,我们正在思考的时候,正在做事很忙的时候,又接到电话,这个电话偏偏对方又跟你讲了很久,有时候不好意思跟他拒绝,往往也会带给自己无限的困扰。

     “人不安,勿话扰”。我们看到一个人生病,或者他的心情不好,我们也不要再去找他讲话。这个“话扰”就是再去找他讲话,前面那一句就是再去找他,这个事情找他帮忙。有很多人非常有爱心,听到某人生病了,住院了,就赶紧去看他。我们晓得,病人他在生病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存他的体力,而且他非常虚弱,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一个接一个去探望他,这样只有叨扰他。等他好了之后,我们再去看他都不晚。

    所以当我们要做,要需要人帮忙的时候,眼睛一定要仔细地瞧瞧,对方是不是很忙;很忙的时候,我们连跟他讲话的时间,我们都尽量的要避免,更何况要找他帮忙。人不安的时候,我们看到人生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也要让他有好好休息的时间。

    人与人交往贵在能知心,也贵在能替对方设想。这一点也告诉我们,我们要善于观察我们周遭的人事物,不要经常的去叨扰别人。你要叨扰别人,要请别人帮忙,也要看看对方他有没有空闲。要找人讲话,我们也要想一想,这个话该不该讲?有没有必要讲?看到别人没有这样的心思陪你讲话,我们也要及时克制自己,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很高兴很快乐,一定要急着跟朋友分享;一定要看状况,这样才好,同时也不会让别人造成很大的困扰。

    猜你喜欢
  • 一卦多断学成计划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12-14 浏览量:2121
  • 李计忠老师“八卦串九宫家居环境学”户型图案例(18)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06-04 浏览量:3266
  • 能发财的手相(续)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1-01-30 浏览量: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