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仁义本何常  蹈之则君子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9-28 浏览量:1481

    李计忠大师品易经,话和谐(八)

    仁义本何常  蹈之则君子

    《易经》强调仁德和谐,也就是为人之道。

    仁义是社会和谐的道德准则。《易经》关于做人基本准则的名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就是说:仁义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是和谐的根本。

     

      

    仁德是什么?孔子说:“仁者爱人”,就是人活着要多关爱他人。这是最根本的,在《易经》里,仁的范围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要多积善

    富人要多帮助穷人,减少两极分化,社会才和谐,如《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坤》)。所以,《易经》强调积善是积德的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因素。可见,三千年前的《易经》就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济。

    (二)人要有谦德

    谦虚是美德,《易经》提出要做谦谦君子。所谓“谦受益,满遭损”,就是强调为人要谦虚,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谦德包括厚道,包括宽容,也包括忍让,这是《易经》的为人准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中还有“君子以虚受人”、“君子以容民畜众”、“人道恶盈而好谦”,明确指出“恶盈好谦”是为人处世最根本的道德。

    (三)为人要讲礼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并说“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和是建立在礼的前提上的。

    《易经•序卦》说:“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这里的履是什么意思?履者,礼也,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四)人要诚信

    《易经》十分重视人的诚信,因为诚信是相互信任的前提。文中说:“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孚,即诚信。诚信是仁义的重要内容,一个人失去了诚信还谈何和谐?

    (五)人要中和

    中和就是中行、中正,就是为人处世不偏不倚。如果太偏激,就容易形成对立,所以凡事还是不要太过为好。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易经》所说“中行,无咎”,就是强调大凡为人处世要把握一个适度,这个适度,就是中行、中正、中和,正如孔子所说:“过犹不及”,凡事太过或不及都容易造成不和谐,只有中行才是把握“度”的标准。

    易经的核“天人合一”,我们人最核心的东西在哪儿,其实人也是一个仁儿,“仁”是单人旁和一个二,二人成仁,什么叫二人成仁,就是咱们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人与人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怎么样相处,怎么样相帮,怎么样相助,怎么样通过互相的一种奉献,让人与人之间彼此能够受益,这就是一个仁的核心思想,所以是索取还是奉献,当然是奉献。

    近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探索为人之道的方法,他们都是我们的领路人,为我们开辟了为人的先河,其中孔子、老子影响甚远。在孔子看来为人之道就是教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古之善治者道“致虚极,受静笃”“上善若谷,上百若辱”简而言之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就老子而言、老子是古代的传道人,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就是对社会一些根本问题的思索,虽已过几千年,但仍不过时。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立人之本,做人要自重,严于律己,宽待别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在《道德经》第四章中,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错奇瑞,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谌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在这一章里,在老子讲解了万事万物的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的胸襟,以及社会的理想状态“为不为,则无不治”的成因,一正一反解释“道是顺应自然规律,效法自然,为人处世应当本分、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