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9-09 浏览量:1329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和推动下,生态环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打击破坏生态力度堪称空前,治污攻坚初见成效,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大势所趋。这一切,正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的样貌。

    秦岭山麓生态屏障违规建别墅、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对一些地方出现的破坏生态环境重大事件,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坚决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如今,各地一系列整治措施已初见成效,环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古代不少典籍记载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比如春天不能用雌鸟或兽祭祀,不能杀怀孕的母兽以及幼虫、幼兽;夏天不能乱打渔;秋天只有鸟兽长大后才能捕杀等。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还出现了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田律》。在《田律》中提到:“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鹭,毋……毒鱼鳖、置阱罔,到七月而纵之。”也就是说,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河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做肥料,不准采刚发芽的植物,或捉幼虫、鸟卵和幼鸟,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和网罟,到七月解除禁令。而且《田律》中还明确了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理办法。

       好的生态环境,人人都是受益者。

    五匠之乡美誉的浙江宁海前童古镇,位于两山两水之间的盆地东边的塔山与西边的鹿山对峙南边的白溪和北边的梁皇溪在这儿交汇。前童古镇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当地童氏自南宋绍定年间在此定居后就勤耕好学。明初,童伯礼两次礼聘方孝孺讲学于石镜精舍,共同奠定了诗礼名家的基础。自此,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

    南宋末年,官居迪功郎的始迁祖童潢,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发现这块“山环水绕、围而不塞、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从台州的黄岩迁徙到此。村内布局着黛青瓦粉白墙的道地(四合院)157座,这些民居独具浙东风格。

     

      

    村子外围以塔山和鹿山为屏障,南北面以南街和北街做为围护,村中的童氏大祠堂位于南北纵轴线之南,东、西、北三面为墙界,居宅以面南为正房,其中心部分又有花桥街、石镜山路、双桥街为内围。村中老街、小巷布置有序,祠堂、水井、渠道错落其间,白溪水缘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户环流,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坦途,水流最后回灌田园,虽非水乡,胜似水乡,实为江南集镇独特之奇观。整个前童村都是依据风水理论建立的“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漫步村内,映入眼帘的是数尺宽的巷陌,旁边必有潺潺而过的溪流,有水的街巷常伴随几丈大小的空地,成为人们闲适休憩的地方。水路相伴,阴阳相生,天人合一,体现了传统的风水观。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