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经典观相二十五则之不辨忠好,错失良臣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385

    经典观相二十五则不辨忠好,错失良臣

    在古代,君王错杀贤臣的例子并不鲜见。古代君王缺乏识人,辨人的眼光,或是被小人的谗言所迷惑,或是无知地杀掉忠臣来自保,到头来空自悔恨却已经不可补救了。其中,汉景帝杀晁错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高祖七年,晁错出生于中原的古城颍川郡,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自刘邦以来分封的诸藩王势力逐渐强大,汉景帝时,身为内史的晁错便上书景帝,请求从吴国开刀削藩。吴王刘濞听说后,立即派使者联络胶西王、楚王、赵王及胶东、淄川、济南六国起造反。吴、楚等七国起兵不久,吴王刘濞发现公开反叛毕竟不得人心,就提出了一个具有欺骗和煽动性的口号,叫做“诛晁错,清君侧”。意思是说皇帝本无过错,只是用错了大臣,七国起兵也并非叛乱,不过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佞大臣。景帝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出征。与此同时,袁盎来到了窦婴的府中。

    袁盎曾是吴国的故相,到了晁错为御史大夫时,建议削藩,哀益才路去吴相之职,回因都复命。晁错曾说袁盎私受吴王财物、谋连通,后来帝下诏免除了他的官职,贬为庶人。袁盎故此对晁错怀恨在心,他见到窦婴说:“七国叛乱发起,吴国图谋不轨却是晁错造成的。只要皇上相信我的话,我自有平乱之策。”窦婴原与晁错不虽是同朝事君,却互不与语听了袁盎的话以后,窦婴满口答应代为奏闻。

    当时的袁盎身为庶人,不能晋见皇帝,只有通过窦婴这条门路,才能奉特诏见到皇帝。景帝听袁盎有平叛之策,正如雪中送炭,立即召见了他。景帝见袁盎,即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平定叛乱呢?”袁盎随口答道:“陛下尽管放心,不必挂怀。吴国只有铜盐,并无豪杰,不过是一群无赖子弟,亡命之徒,乌合之众,如此一哄为乱,实不必忧。”景帝真的着急了,说道:“难道你来就是跟我说这些无用的话吗?”袁盎说:“臣有一计,可使平叛。只是不得外人与闻。”

    于是,景帝连忙屏退了周围的人,但晁错还在。袁盎十分清楚,如果当着晁错的面说出自己的计划,晁错必定会为自己辩解,景帝肯定下不了决心。到那时,不仅杀不了晁错,自己反会被晁错所杀,因此他说:“我的计策,除了皇上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听到的”说完,袁盎的心突然吊了起来,如果景帝不让晁错回避,又逼着自己说出计策,那么自己必是死路一条了。好在过了片刻之后,皇上终于对晁错说:“你先避一避吧!

    袁盎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对景帝说:“陛下知道七国叛乱打出的是什么旗号吗?‘诛晁错,清君侧’。七国书信往来,无非说高帝子弟,袭土而王,互为依辅,没想到出了晁错离间骨肉、挑拨是非。他们联兵西来,无非是为了诛除奸臣,复得土地。陛下如能诛杀晁错,赦免七国,赐还故土,他们必定罢兵而去,是与不是,全凭陛下一人做主。”说毕,瞪目而视,再不言语。

    袁盎这番话,令景帝想起了晁错曾建议御驾亲征的事,越想越觉得晁错用心不良,即使未与七国串通一气也仍另有图谋。当即对袁盎说:“如果可以罢兵,我何惜一人而不能谢天下!”袁盎听后十分高兴。但他毕竟是老手,为了避免景帝日后算账,他先把话栽实,让景帝无法推诿责任。于是,袁盎郑重地对景帝说:“事关重大,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帝不再理他,只是让他秘密赴吴议和。

    袁盎退出后,晁错才出来。晁错也过于大意,明知袁盎诡计多端,又避着自己向景帝献计。但晁错过于相信景帝,也就置之不问了,只是继续陈述军事而已。

    晁错还以为景帝不会听从袁盎的计策,岂知景帝已密嘱相陶青廷尉、张欧等人奏晁错,准备把他腰斩。

    有天夜里,有人奉诏前来传御史晁错立刻入。晁错忽闻敲门声,问何事,来人只称不知。晁错急忙穿上朝服,坐上中尉的马车行进途中,冕错忽然觉得这并非上朝,开车帘往外一看,所经之处均是闹市。正在疑感之中,车子已到达行地点停下,中尉喝令晁错下车听旨。晁错下车看,正是处决犯人的东市,才知道大事不好了。中尉读旨到“处以腰斩之刑”时,晁错已被斩成两段,身上仍然穿着朝服。

    袁盎赴吴国议和,晁错又被腰斩,景帝以为万无一失,七国该退兵了。但等了许久,并无消息。一日,周亚夫军中校邓公从前线来见景帝,景帝忙问:“你从前线来,可知晁错已死,吴、楚愿意罢兵吗?”邓公直言不讳地说道:“吴王蓄谋造反,已有几十年了,今天借故发兵,其实不过是托名诛错,本是欲得天下,哪里有为一臣子而发兵叛乱的道理呢?”景帝听罢,低头默然。晁错在帮助景帝筹划削藩大计之时,可以说是时时谨慎、事事周密,但他在人际关系上却输给了袁盎。况且,晁错也知道自己与袁盎有隙,应多加提防才是。如果当袁盎示意景帝让所有的人都退下的时候,晁错能够立刻警觉起来,在袁盎走后向景帝细问其计,也许能让自己幸免于难。晁错成了一场政治、军事与权谋斗争的牺牲品。

    景帝虽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但他缺乏明察秋毫的慧眼,完全被袁盎的胡言乱语迷了,看不出袁盎公报私仇的险恶用心,最终同意用牺牲晁错的办法来保全自己的皇位。虽然景帝最后能任用周亚夫为大将军平定了叛乱,但晁错这位股肱之臣却不会死而复生了,这是景帝用人的大遗憾啊。